Sunday, 2 August 2009
好文轉載:愛的教育-林夕
愛的教育
林夕
8/2/2009蘋果副刊
坊間很多愛情專家,很多愛情專書,教人怎樣怎樣:追求的技術、相處的學問、分手的藝術、女人都渴望甚麼甚麼、男人又最忌甚麼甚麼。我總是好奇,這些愛情專家自己交出來愛情業績,是否特別亮麗?
愛情亮不亮麗,定義又在哪裡?愛情高手,是能夠長期保持一段愛情恆溫,還是練就到想愛哪個就手到拿來,還是玩劈腿玩到不落痕跡雨露均霑每個都愛,還是做到暗戀而不傷身,分手而不傷心,可以愛也可以不愛?
做到無痛分手,是否因為高手們都掌握了自己情緒的竅門,還是只因根本愛得不夠深,可有可無?可有可無,是心已入化境,還是對方只是個愛情路上的裝飾品?
愛情世界有太多不同層次,有時不落文字,如果真要用文字寫成天書的話,再多蓋幾座圖書館都不夠安置。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理解、不同經歷有不同體會、不同性格需要不同的答案,那些愛情教育專家,有否想過有教無類但下藥要對症的問題?
我只知道用法與術去把握愛情,會疲累到不能享受愛情。我只覺得,對象若能有所選擇,就不是純粹的愛情。我只體會過,愛人的時候,最強烈最令我訝異的,就是身不由己。既然是一場又一場無能為力的工程,沒有時間表與路線圖,看太多愛情天書,會讓我們以為可以生出一對有形之手,用技術去調控煙火的亮度與長度,最後換來不必要的失望。愛情跟愛有很大而微妙的分別,我寧願相信情場該以自由市場主義去運作,再加一點先來個自問自答愛情是甚麼,才抱著好奇心看看那些愛的法術都在寫甚麼吧。所以,我只看過羅蘭巴特的《戀人絮語》,其他專家之言,都不忍細看。
Labels:
好文轉載
Thursday, 4 June 2009
社會時事:我的八九六四-二十周年
早陣子在家執拾東西時,發現了一疊剪報 - 二十年前的香港報章剪報。泛黃的報紙,黑白的照片,密麻麻的文字,都在訴說在當年血染的風采 ...
89年,我小學五年級,十一歲。遺憾當時的我不算是很明白髮生了什麼事,那個可以很熱血的年紀。但我記得的,是那年整個五月,全城人都只有一個焦點,一個話題。活動就是看新聞,遊行,請願。我還記得作為小五學生的我,還有在合唱團唱那首「為自由」,現在,還記得那旋律。
六月四日,星期天。早上起床,父母用沉重的心情跟我說了發生了的新聞。我未看新聞片斷,在不知也不懂事情的嚴重性就跟我姨返了教會。依稀記得,在我那教會兒童班上,有導師問,有人知道昨晚發生了的事情嗎?我好像舉了手,說了兩句父母跟我說過的話。之後,好像大家都沒有說下去 ... 也許,大家真的不知有什麼可以說了。
下午,跟父母去了跑馬地遊行靜坐。那天在那綠茵的草坪上,坐著很多很人 ... 但卻沒有喧譁,每個人除了叫口號時候都是沉靜的 ... 因實在太痛心疾首,已沒法用言語去代表心中的感受。
很慚愧,兩年之後我就出國留學。跟著的十多年,對這件事,開始越來越遠 ... 直到去年。是,我很慚愧很遲鈍,是在去年四川大地震後,看到很多新聞和討論,也被捲入辯論之中。那個時候我才開始認真地去看這個國家,這段歷史,前因和後果。
我不是評論家,也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不想講錯,更不想再招來辯論。但我很肯定的是:殺了人,就是殺了人。大家都很清楚,在文明社會,無論一個人就算有什麼豐功偉績,那條殺人的罪名,是做什麼都彌補不來,最終都要自己承擔。這也就是佛說的因和果。
說實,現在去認真重看這段歷史,對我最大震撼的,是原來當初在中國的人民是曾經可以表達自己的訴求,可以去呼喊民主和反腐敗。他們也曾經純真,曾經團結,曾經不介意犧牲自己去換取別人活得更好,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... 二十年後,在政權狹殺言論自由,以所謂經濟發展而代之之後,我們只見到貪官更加腐敗,人民(尤是新一代)只為自己的利益追求而弄得失去良知黑白不分 ... 這些後果,才是最最最悲哀。
今年的六月四日晚上,很希望自己是身在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。也希望,六四可以早日得到平反 ... 這樣,中國才能得到真正的民主,自由和文明。
Labels:
社會時事
Thursday, 5 March 2009
好文轉載:因瞭解而結合-高慧然
因瞭解而結合
高慧然
5/3/2009 蘋果副刑
戀愛不妨因誤會而邂逅,婚姻卻必須因瞭解而結合。
我一直認為,戀愛是一個人發現自我及完善自我的過程,所以,戀愛過程中錯愛不是問題。有時候,所謂「誤會」不是我們錯誤認識了對方,而是我們錯誤認識了自己。
戀愛了,我們才知道,我們喜歡戀愛的感覺遠甚於我們的戀愛對手;
戀愛了,我們才知道,我們是多麼沒有安全感的人;
戀愛了,我們才知道,跟進駐對方的心靈相比,彼此走進對方的身體實在太容易;
戀愛了,我們才知道,自己真正追求的是甚麼,自己真正缺乏的又是甚麼。
我們在錯愛中成長,無數次錯愛,讓我們真正瞭解我們自己,然後我們才明白我們真正需要跟甚麼樣的對手共度餘生。
有些人期望一次戀愛便成功進入婚姻,這是不現實的。戀愛,既是一個交心過程,也是一個磨合過程,連上網、駕駛、游泳這樣簡單的事情我們都要重複操作才能得心應手,更何況跟另一個人相知相守?
年少的時候,我渴望成為對方生命中的唯一,同時,也希望對方是我生命中的唯一。年歲漸長,卻開始知道,一個人一輩子只跟同一個人在一起,除非是真正的天作之合,緣定三生,否則,多半是因為雙方都別無選擇,這種相守,只是對已然成為習慣的生活方式的倚賴。
真正經得起考驗的婚姻,是因瞭解而結合。既瞭解對方,也瞭解自己,曾經滄海仍為水。
Labels:
好文轉載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