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Tuesday 17 September 2013

關於我那些旅行的意義


剛剛在 fb 上看到有朋友 share 這個訪問,感覺特別深。三年前才第一次聽這首在 2004 年的歌曲,一聽就愛上 … 雖然歌詞沒有經歷上的共鳴,但每次聽著,思潮總是像透過那音樂和歌聲在傲翔 … 而音樂更成為了我的手機鈴聲。

巧合地,這兩三年也在拼命的的旅行,或是因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不時出門。當然相比其他人我去過的地方還很少,但總算這三年去過九個國家,約廿二個城市。每次去到機場,望著那反光的地磚,望著飛機,或看著在半空中的雲,又或坐火車時看著窗外擦身而過的景物,腦海總會響起這首歌 … 而當我品嘗了夜的巴黎,踏過下雪的紐約,累積了很多飛行,擁抱過熱情的島嶼 … 每次都會問自己,旅行的意義是什麼。

或者是因為為了擴闊眼界,為了証明自己渺小,讓自己學懂謙卑安靜和寬容。
或者是因為想突破自己,想証明自己勇敢。
或者,是想籍著離開,讓我對一個我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,更加有歸屬感。
或者是因為想刺激自己的思想和思考,腦袋就像海綿般想肆意吸收所看到的所聽到的知識,更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創作力和思考能力。
或者只是想自己離開一個自己熟悉的環境,嘗試在另一個角度重新去審視自己。然後,成就一個新的自己。

你那旅行的意義,又是什麼?


Sunday 2 June 2013

我的八九六四-二十四週年


過去四年都會在這個日子寫點字。其實我說不出來是為了什麼,自問沒有尋求別人認同或是呃 like … 或者只是作為一個當年的歷史見証者,想寫點下來留給未知情者的一個見証和知情者的提醒,然後每年變成一個習慣。看回開頭一兩年寫的,真的純粹說當年,也很 simple 很 naive … 而今年,世局變化萬千,我也讀了很多新聞和評論,但想了一整個月,卻依然不懂得如何落筆。

我相信每個人生在這社會,都有他們各自的角色,所行的步伐,所應做的事,和要負的責任。當然很多事是要團結才能成功,但團結的意思也不代表大家只能去做相同的一件事。只要懷著基本的良心,即使大家的意念和想做的事稍有落差,但也不算礙事。

可能是我天真,但自問我在這個題目上是很單純的:悼念,是因為當時發生時,年紀雖小但仍有記憶,在螢幕在報紙上看到的血和悲傷,人命的終結,是真實發生過的;去維園,是相信手上的燭光,夠帶給仍然生活在痛苦中的死難者和家屬的一點安慰和希望;我會寫下來,是因為知道那些比我年輕的,和那些活在 GFW 內的,他們未必知道當年所發生的事﹣而就是因為這年事,令他們至今活在一個充滿謊言,糜爛的國度。

當然,相比純粹年年例行式的悼念,我們應該有更多的事去做,去達到我們叫喊了廿四年的「平反,結束一黨專政」等的願望。但如何推翻共產黨?這有沒有可能?什麼方式?要用多少年多少個世代?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觀點,而這些觀點,亦應互相尊重。不過我想知的是,我們當中,有幾多人是有真正行動?而當中有幾多是虛張聲勢?幾多是默默耕耘?幾多是為自己利益?幾多人堅持沒有變臉?幾多人自命聰明只撓著雙手,看著他認為是愚莽的人身先士卒,然後準備在成功那天才出來享受?

個人來說,我近年越來越相信那種自己是屬於世界公民的一種普世價值,而不是狹窄的民族主義。當然我很多都不懂,我依然非常無知天真,所以我相信我們要為這世界所發生的事都要關心;但對六四仍會特別在乎,未必一定純粹因為我是中國人 --- 只是因為當年我們見証了歷史,也因為對中華民族的事比地球另一方的人了解得更多,所以才有責任去為這件事這些人做得更多。 每件事都有因果,當然在中國近代史上,影響人民修養質素的還是文化大革命;但加速走向今天的功利主義的,廿四年前的六四肯定影響極深。我們既然深知這個因,也能隱約預見這些發展能可能會影響世界更多人和事的果,我們今天是否仍要選擇麻醉自己?

去年六四我第一次踏足維園,我仍記得當廣場的射燈熄滅,手中那燭光更為光亮的那一剎那,是令人激動的。而看著父母帶著年幼的子女出席,細心向他們解釋一切,看著我的眼裡,令人覺得世間還是有希望。更動容的,是在人群散去後,維園還剩下很多年輕人,努力的蹲在地上刮著燭淚;還有不少的,圍在一起在認真地作集會事後討論和分享。有時見某些成年人會對學民思潮這班年輕人冷嘲熱諷,說他們任性,說他們看不通世事,說他們不了解成人和政治世界的醜惡。我不會說這些人的話完全無道理,但我只是心痛,明明口說要薪火相傳,怎麼連這些最珍貴的赤子之心都要嘗試扼殺。難道你要他們踏上如很多成年人那眼中只有功利,卻沒有靈魂的後塵,才覺得公平,才覺得這是每個人應過的人生?我畢竟還是相信,能夠真正帶給社會曙光的,還是這批不講利益,無畏無懼的年輕人。你可以不加入或認同他們,但請別阻攔他們。

我們是活在一個紛亂的時代,也是一個資訊發達氾濫,任何人也能表達自己意見的時代。這當然其實是好事,每個人的言論自由應該是與生俱來的權利,而且這也代表我們不像昔日般,所獲得的資訊和新聞,都只能來自那一小撮的傳媒和政府手中。但是,這更應該代表我們在這浩瀚的資訊和不同的意見中,去啟發更多的個人思考;甚至可以說是,人類的思考和文明,是要這樣才能進步。但事實往往是,總有些人會嘩眾取寵,卻又會有更多的人放棄自己的思想而去跟隨這些人的理論。

就像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之類時很多人都會說,一些事,不一定要等到大時大節才做的,是應該每天都去做的。
或者,在未來的 365 天,我們就嘗試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鍵盤之外,找一些時間去為廿四年前那些犧牲了人,他們所相信的理念去做一些事情(當然也可以同時為世界各地正在受迫壓受苦的人去做一些事情)。明年今日,大家就來回顧,這一年來,我們的信念有沒有動搖,我們有著獨立思考的時間有幾多,而我們,究竟為這世界做過了些什麼。


Thursday 17 January 2013

我與衛斯理



不知是第幾次翻看衛斯理,今次倒是乖乖的順序由第一本「鑽石花」由頭看到最尾的「只限老友」。總共 133 個故事,下一次再翻看都不知會是幾多年之後的事了,應該寫幾隻字來紀念紀念(笑)。

第一次看衛斯理是中一在香港時。我不太記得第一本是「不死藥」,還是「密碼」,也忘了為什麼會開始在圖書館借衛斯理的書來看了 … (其實最早的還有一本之一叫「謎蹤」,倒是上中文課,課外讀物必讀的書之一)。不過倒記得第一次看「密碼」時,那時候是白天,我坐在床上看,卻不知何解我的想像力高得令我只覺越看越恐怖,當時甚至不敢看下去,要隔一段時候才夠膽再捧起衛斯理來看(笑)。

然後然後,也忘了是怎樣開始的,我不停在圖書館借完一本又本,直至家中那社區圖書館的衛斯理都給我看光(弄得唯有退而求次,倪匡妹妹亦舒的書都借來照看不誤)。然後父母見我看,又順手拿來看 … 又然後好像父母的朋友要丟棄一大箱書,當中包括不少衛斯理,那說當然如獲至寶的接收下來。

再然後,我獨自出國讀書。那是沒有互聯網的年代。當時幾乎唯一用來消磨時間的事除了寫信之外,就是將帶在身邊的書看了又看到滾瓜爛熟。疼我的父母也順便會將新出的作品買下來,反正他們也是讀者之一(所以衛斯理作品之中,我由#60到#110左右的收藏最齊全)。

於是就這樣一看就十幾廿年了(!)。肯定的,是衛斯理的作品對我在少年時代的影響相當的大。沒有衛斯理,我未必會在讀書時主修理科,甚至有想過大學時選修物理。當然還有那些幻想,那些題材,讓我知道這宇宙是很大,是有很多的未知數,人也是太渺小太無知,我們不應固步自封。尤其是「後備」和「頭髮」,簡直是我的思考成長中的一重要元素。

不過其實最想說的,十幾年前看這些小說時,真的只會當是故事看,甚至當是連續劇般追看 … 到今時今日,才懂得看到當中的隱喻。那些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隱喻以前真的不懂看出來 ﹣ 什麼大活佛,神宮,全民瘋狂的運動,領袖老人家之類 ﹣ 說來慚愧,以前真的無知到不得了(雖然現在也好不了多少),到現在才懂得將這些人物去配上一個面孔,才另一番感受。

而倪匡真正想透過這些故事而表達的,是那些對人性醜惡方面的控訴,尤其是那些極權統治,奴性,無知,人的外形豺狼本性。這些主旨,還是到今時今日,會看多點新聞和歷史,才看得出味來,才懂得深表認同和嘆息。

當然,不是每本的衛斯理都好看的,早期的像是武俠小說,每次看到「我從小就受到嚴格的中武術訓練」這幾隻字都可以自動跳過(笑),然後到後期的不少都是衛斯理坐在家中囉囉嗦嗦就一本書(嘿)… 但這麼多年來,無論是對外星人,宗教,生命起源,命運,人性,生死,生命配額,靈魂/思想組/腦電波,玄學,科學,宇宙,時間,空間,政治,自由,獨立思想 … 等等的描述,都深深影響了我。

宇宙無限,人是無限的渺小。希望有一天, 地球人能如衛斯理中那些外星人般,終可拋開人性的貪婪和鬥爭,發展到一個有著文明智慧和諧,卻也不失去人類原有感情感覺的世界。

謝謝倪匡先生。



PS. 最深印象和影響自然是「頭髮」和「後備」。
最愛看的倒是苗疆系列,可能是以多年讀者身份,對衛斯理找回女兒覺得非常開心。
獨立最好看的可能是 … 其實想不到,可能是「活俑」,「尋夢」,「鬼混」吧。
最喜歡的人物自然是白素。本來藍絲也相當喜歡的,但後來受長老影響之後,只能嘆息。

PS. 說回最早期看那本「謎蹤」,當時看完也不明白,還非常失望地覺得為何不是真的說有人入了畫的巫法。現在才懂原來是這樣的。

PS. 自小的夢想之一是有個很大的書架,有很多很多的書,自然包括全套衛斯理。哈哈。且看有沒有可能有天會實現 :P

PS. 可能還會繼續看年輕人和公主,原振俠等系列。不過應當會稍停一會,先看我書架那一堆書先了。